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美好

发布时间:2024-10-31 08:34 阅读次数:
【字体大小:

今天我学习的内容是文明交流。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,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,这些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,千百年后,仍然让后人为之赞叹。

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风格,文明不分贵贱,文明交流也不该以某种文明为尊。“海不辞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辞土石,故能成其高”,文明需要交流,交流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视野,只有这样,才能让不同的文明互相影响、交融,进而创造出新的文明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引用了《左传》中的“和如羹焉,水、火、醯、醢、盐、梅,以烹鱼肉”意思是:就像烹调汤羹,水、火、盐、醋、酱油等都要有,才能做好鱼肉。

“若以水济水,谁能食之?若琴瑟之专一,谁能听之?”

意思是: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,谁能喝得下去?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,谁能听得下去?

这几句话都说明了文明交流的重要性,文明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,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、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,在交流中,各种文明得以展现其独特魅力;另外,文明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,通过文明交流,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、历史和价值观,从而消除偏见和误解。

在过去,典型的文明交流案例就是丝绸之路,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,促进了中国与欧亚各国的经济交流,更成为文明互鉴的重要通道。而在现代,孔子学院在全球推广,成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机构;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,各国通过举办文化节、艺术展,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;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,各国学者通过学术会议、合作研究、互派访问学者等方式,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。

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,文明交流将更加频繁和重要,正如本篇文章的标题,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文明因互鉴而丰富,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,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、取长补短,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,才能让中华文明延续不断、历久弥新。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