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有感—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悟

发布时间:2025-09-25 17:47 阅读次数:
【字体大小:

在阅读了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五卷中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”一文,我深受触动,不仅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意义的理解,更激发了对自身责任与行动的深刻反思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”它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论述,将生态议题提升至执政为民的高度。生态环境的优劣,直接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与健康福祉。总书记的论断让我深刻认识到,优美的生态环境并非遥不可及的奢侈品,而是人民有权享有的基本公共产品。这种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生态观,让人倍感温暖。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,它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,而是揭示了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的深刻辩证法。过去我有时会陷入一种错觉,认为保护环境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。但书中阐释的绿色发展之路,指明了一种更高层次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工作与消费习惯:是否在选择时优先考虑了环境友好?是否能为循环经济、低碳生活贡献微薄之力?保护生态不是牺牲发展,而是为了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益、更可持续地发展。这份领悟,促使我重新审视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的关联,坚定了从我做起、践行绿色生活的决心。

我最强烈的感受是“责任”二字。建设美丽中国,“只有人人动手、人人尽责,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”,这句话让我意识到,自己并非旁观者,而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。政府的管理、企业的减排治污固然关键,但每一个人的选择同样汇聚成强大的力量。我能做什么?或许是选择公共交通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、做好垃圾分类、参与植树……这些点滴行动,看似微小,却是宏伟蓝图落在实处的具体表现。这份融入感与使命感,是此次阅读带来的最宝贵收获。

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五卷关于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”的论述,不仅勾勒出宏伟的蓝图,更指明了实践的路径。让我深刻认识到,这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变革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将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,于细微处着手,于持之以恒中见效。美丽中国的画卷,正待我们共同绘就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