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1日,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集中观看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》。当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“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”等论述随着画面铺展开来,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深刻的思想对话 —— 这些贯穿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,不仅是理论的高度凝练,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情叩问,让我跳出日常工作的细碎,重新审视“发展”二字的本质。
讲读中提到“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,蓝天也是幸福”,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道破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 —— 生态保护从来不是脱离现实的 “空中楼阁”,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质感、幸福指数紧密相连的民生工程。从城市里日益增多的口袋公园、清澈的河道水湾,到乡村间连片的绿色田野、清新的空气,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获得感,是老百姓能切身触摸到的温度。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始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享受更美好的生活。
“系统观念”则让我看到了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深度。讲读中对“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”的解读,打破了过去对生态保护“碎片化”的认知误区。生态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,我们必须用整体思维、长远眼光看待生态治理——不能只关注单一区域的绿化,而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;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环境改善,而忽略长期的生态韧性培育。草木、鸟兽、水土相互依存、循环共生,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统筹兼顾、协同推进,才能让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。
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辩证理念,更重塑了我对“发展与保护”关系的认知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,发展不能牺牲环境,保护也不会制约发展。当绿水青山成为区域发展的坚强后盾,当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经济优势,发展就有了更持久的动力,也能惠及更广泛的人群。这种保护中发展、发展中保护的智慧,不仅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革新,更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——唯有守住绿水青山,才能赢得金山银山。
江淮运河是贯通江淮的“黄金水道”,更是守护区域生态的“绿色廊道”。作为参与其规划建设的一员,我会始终把“生态优先”放在首位——在规划设计中,多留一片原生林地;在投资项目评估时,多算一笔“生态账”;在与设计单位对接时,多提一条“绿色建议”,用扎实的工作让运河水更清、岸更绿、景更美,让沿线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发展成果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